[樓聲語系列] 水上人家三聖邨

三聖邨前身為三聖墟,位於屯門青山灣,是現今香港少數仍保留漁港特色的地方。當中青山灣海鮮街是香港著名海鮮市埸之一,有不少港人及遊客在假日都會幕名品嚐海鮮及遊覽觀光。本集「樓聲語」為大家帶來三聖邨的歷史及由來,一同探討其中的演變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圖為三聖邨(轉載自FreeGuider)

談到三聖墟名字的誕生,源於鄰近麒麟崗上的三聖廟。三聖廟是1914年由當時普濟會興建,並由港九船塢業人士出資在1921年建成。廟內供奉孔子、釋迦牟尼、老子三位聖人,故稱為三聖廟,供善信祈福還願及節日廟會之用。1950年代初,因來自大陸的移民日益增加(詳情可細閱樓聲語系列-石硤尾篇),大量移民在山邊修建了不少寮屋及在海邊搭建棚屋,因此近海地區便逐漸發展成三聖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為三聖廟(轉載自Village For Life)

而在當地修建三聖廟時發現一個山洞,洞裡藏有一尊麒麟像,故石洞稱為麒麟洞,而小山崗就稱為麒麟崗。麒麟崗最為當地人印象深刻的,是一塊充滿傳奇的巨石-麒麟石。以前香港漁民大多信奉鬼神,而「寄石」便是其中一個儀式,喻意將漁民部份靈魂寄存在近岸的巨石裡,希望在海上遇上凶險時,有穩固的巨石庇護,保佑出海能平平安安。隨著屯門發展新市鎮,三米多高的巨石亦是填海後海岸線的分界,標誌著新與舊的交替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圖為麒麟石(轉載自Weshare)

據記載在青山公路開發時,岸邊的大石都會被移除,甚至爆破清理,但奇怪的是麒麟石在爆破前一天,爆破工人集體生病。而當地居民就此事件跟政府官員相討希望保留巨石,覺得此石因長期受香火供奉而具有靈性。此外,有一位外國政府官員堅持進行爆破,而該官員的兒子在爆破前一天亦遇上車禍送命。接二連三的奇怪事件,最終政府決定把原定青山公路規劃稍為偏移,避開巨石。姑勿論是否怪力亂神,但麒麟石最終得以保留,並特意為其建造麒麟崗公園,繼續守護著三聖村居民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圖為麒麟崗公園(轉載自Weshare)

談到屯門發展新市鎮初期,三聖邨當時背靠高山,可發展的土地不足,因此填海計劃就成為當時土地來源。不過大量漁民散布在沿海地區一帶,因受填海影響,政府決定興建三聖邨安置當地居民,由於居民主要是漁民為主,故樓宇名稱均以進漁樓、豐漁樓、滿漁樓等吉利之意命名。原來的三角形海灣被填成一條峽長的明渠,漁船被安置在避風塘,漁民更需要交出船牌換取上樓居住的資格。水上人的特色「粉艇」現今只剩下兩隻擁有牌照,因政府不再發牌,昔日穿梭在漁家之間售賣餛飩、魚蛋粉的「粉艇」將會成為歷史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為填海前後對比圖(紅色框所示)

隨著填海得來的大量發展土地,政府開始大力發展建設。在三聖邨旁的居屋物業兆麒苑,便是由青山灣及老鼠洲交界的填海地上興建。而對面海岸的邁亞美海灣及慧豐園,亦是在填海土地上興建的私人屋苑,擁有極佳的海景景觀。不過在青山灣鄰近發展迅速的同時,昔日水上人家的風俗傳統亦因此逐漸消融。大家若想懷緬舊日蜑家及客家人的水上風情,可以與樓比一同在三聖邨內找尋歷史的足跡。

By | 2019-04-04T03:27:02+00:00 4 4 月, 2019|Uncategorized|0 Comments